推进诉源治理,建立“六位一体”人民调解平台;创新调解方法,坚持案件调解贯穿诉讼全过程;创建N种工作模式,延伸普法宣传阵地,打造温情服务“解忧站”……榆树市人民法院推出“6+N”人民调解平台,提供便捷高效的司法服务,助力乡村振兴。
组建“市委政法委+各人民法庭+乡镇综治中心+乡镇派出所+乡镇司法所+人民调解委员会”组成的“六位一体”人民调解平台,工作人员与村民共同参与辖区矛盾纠纷联合调解工作,构建资源共享、优势互补的联动调解机制。将调解作为涉农案件的必经程序,推行审判运行新模式,优化送达、多元调解等程序,积极采用网上调解、巡回审判等便捷方式,助力法治乡村建设。坚持“能调尽调”原则,通过“亲友劝说”“辨法析理”“换位思考”等方法,构建矛盾“缓冲区”。坚持庭前调解、庭中调解、庭后和解,把调解贯穿到立案审判全流程,探索出庭前摸底、庭审释法、庭后疏导矛盾纠纷化解模式。
开展“七走进”普法活动,将法庭“搬”到群众家门口,法官积极开展实地调查、上门走访、集体座谈,了解乡土民情及纠纷特点,及时进行法律宣讲,进一步提高广大农村群众的法律素质,为化解矛盾奠定基础。在微信公众号开设“为群众办实事示范法院创建”“以案释法”“普法小栈”“漫普法”等多个专栏,创新宣传报道方式,抓住典型案例,做好普法宣传。
与榆树市妇联共建“榆法同行”家事司法维权基地,各级妇联组织加强与法院法官的沟通联络,实行法官“24小时值班”“包保村屯”制度,维护辖区妇女儿童及老年人的合法权益;在中小学设立“法治副校长”,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,促进校园法治建设,以刘家镇中心小学为试点,通过院、校联动打造“红领巾小法庭”,定期开展“模拟法庭”活动,加强校园法治文化建设;打造“无讼村屯”,建立“法官说法点”“调解工作室”,开展法律咨询及纠纷化解工作,全力将人民法庭打造成服务“三农”的前沿阵地。